高送转玩套路失灵 吃馅饼还是防陷阱
- A+
- A-
红刊财经 林伟萍
编者按:A股历史上,“高送转”概念股一直是个香饽饽,造就许多超级牛股,最典型的代表是苏宁云商,连续多次“高送转”使得该公司不仅股本变得庞大,且复权股价也曾冲上千元。标杆的效应使得后来者奋勇直追,“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成为诸多“高送转”公司的远大目标。
今年的“高送转”还在延续“更高”传统,但目的性似乎有些变味,由此前的纯送转开始演变成“送转+减持”、“送转+股权激励”等多形式存在,特别是再融资“20%的股本限制”新规出现后,部分公司为达到融资目的而有意提高送转比例的行为,这也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问询、关注函成为常态。而上市公司的这些套路在资本市场也有些玩不转了。在本周五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上市公司送转股的送转比例应当与业绩增长匹配,对有能力但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约束。专家也呼吁给高送转制定硬指标。就“高送转”而言,它并不会因此改变一家公司的质地,无业绩支撑且被疯炒的“高送转”股,股价在经历“打鸡血”式亢奋后,终将会“一地鸡毛”。
“高送转”概念股,在A股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获得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每年的年报披露期,其走势往往是独立于大盘存在,今年年报披露期,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截至3月24日,市场中有超过500家公司提出了送转分红方案,其中拟每股10送转1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20多家,从目前已披露送转分红方案的公司规模看,基本与2015年相当。
高送转公司明显增多,目的或为再融资提前准备
对于今年市场中日渐增多的送转方案,前海光亮瑞铭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光本周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无论半年报还是年报,“高送转”概念一直都是市场炒作的热点,“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确实利润增长比较高,公积金和净利润都比较高,分红代表着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同时有扩张趋势的。另一方面,高股价在A股市场是不太受欢迎的,上市公司通过推出‘高送转’方案可以有效拉低股价,送转比例越高,股价对应下调就越大,低股价往往会刺激散户投资者更大地参与欲望,但这实际上,这只是个上市公司玩的数字游戏而已。”
李正光认为,当前上市公司热衷于大比例“高送转”,应与目前的IPO制度和再融资新规有一定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到,很多刚上市次新股也是此次大比例‘高送转’队伍中一员。这是因为当前IPO制度要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参考同行业市盈率进行定价,这就限制了企业上市融资的规模。”他举例说,如果一家企业原本想通过上市融资10亿元,但受同行业平均市盈率限制,IPO融资额度却只有3个亿,这就导致企业在上市之后会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融资需求。
中航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郁峰本周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当前上市公司推出高比例“高送转”分红,与近期的再融资新政关系密切,部分上市公司通过“高送转”实际上打了个融资新规的“擦边球”。“再融资新规规定‘非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20%’,这就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被挡在定增门槛之外。而上市公司通过推出每10股转送30股的‘高送转’方案,将公司总股本增加3倍,原本超标的新发股份,此时占总股本比例可能就会下降到20%以内,甚至降至10%,这就为企业日后的再融资提供了条件。”张郁峰分析说。
市场表现冷热不均,高送转玩“套路”遭冷遇
就“高送转”而言,虽然送红股或者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现金回报,也不会给企业盈利带来明显影响,但往往向投资者传递出对未来预期的乐观一面。此外,股票拆分、股票股利的发放也可降低股价、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增强股票在交易中的活跃性。不过在近期,上述利好因素或因部分“高送转”概念股的走弱而被淡化,一些企图通过高送转掩护股东减持或变相实现股权激励的,亦或者没业绩支撑的高送转股正遭遇市场“冷遇”。
在目前已明确提出“高送转”的公司中,次新股的表现是最为惊人的,多家送转次新公司股价出现连续涨停现象。如2016年9月13日刚上市的陇神戎发,自3月11日晚间宣布2016年度拟每10股送转25股,并派发现金1元(含税)之后,公司股价便迎来了5个“一”字涨停。无独有偶,同为次新股的天能重工在3月17日公布10转增20预案后,也是连收两个涨停。而凯中精密和美力科技等也均是在发布高送转预案后,以涨停报收。
“次新股推出‘高送转’方案受追捧,是因为新股上市有限售期,投资者不必考虑重要股东的减持问题,因此这导致大家参与炒作的热情更大。”李正光解释说。以去年11月24日上市的凯中精密为例,该公司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份目前均处在限售期,不存在让投资者反感的预案披露后“6个月内将减持”的计划,导致公司高送转方案推出后,股价即出现连续涨停。
不过,随着投资者越来越熟悉上市公司“高送转”套路,近期有部分“高送转”概念公司“高送转玩砸了”,最为典型的非创业板明星股网宿科技莫属。3月13日晚间,网宿科技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营业收入44.47亿元,同比增长51.67%;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50.41%;同时公司又发布了分红预案,拟10转20派2.5元。从财务数据上看,网宿科技业绩增长还算不错,公司的分红也很“豪气”,然而就在同期公告中,网宿科技却声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宝珍和董事储敏健将在6个月内,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分别减持不超过500万股和22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62%和0.28%。”
就是这份看似平常的减持公告,让网宿科技万万没想到的是,以往见怪不怪的“高送转+减持”套路竟然在今年A股市场玩不转了。3月14日至3月23日期间,8个交易日中股价出现7次下跌,由13日收盘的53.6元/股最低跌至42.13元/股,跌幅高达20.11%。与网宿科技同样玩起“高送转+减持”套路的还有山东华鹏、润欣科技、和邦生物、新力金融、瑞和股份、北信源、凯龙股份、合力泰、金利科技、东方通、赢时胜、大晟文化、永利股份、利欧股份、音飞储存、中能电气、智光电气、天神娱乐、索菲亚等公司,他们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同时,纷纷公告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计划。其中,和邦生物在2016年度分红预案中明确表示,2016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送2股并派现0.1元。同时,提出该高送转议案的控股股东和邦集团拟在未来6个月内,择机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7.47%。
除“高送转+减持”套路开始玩不转了,红周刊记者还发现,部分推出“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也面临下滑甚至负增长的风险。如海南瑞泽虽然早在2016年底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每10股转增20股,但从公司业绩变化看,却预计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0万元~8000万元,较上年变动幅度为-24.02%~1.31%。类似的,推出高送转分红方案的永和智控、友阿股份也预告年度业绩增长下限分别为-10%和-5%。
“‘高送转’是个好题材,但‘高送转’概念股是否受市场追捧还需配合基本面,基本面好的推出‘高送转’才会受到追捧。随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套路逐步熟悉,如果仅有‘高送转’而无业绩支撑,或者用公积金转股,后面再搭配减持计划的模式,是肯定不会受欢迎的。此外,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转’抬高股价后减持,还容易引发内幕交易的嫌疑。”李正光分析说。
病态“高送转”引交易所关注,专家呼吁给“高送转”制定“硬指标”
随着市场中送转概念股“见光死”的出现,以及大量公司股东减持套现的不约而至,监管层今年明显加大了对“高送转”公司的监管力度,如针对山东华鹏、和邦生物、智光电气等推出“高送转+减持”组合拳或者业绩表现不佳的上市公司,交易所就下发了问询函或者关注函。在3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明确表示,上市公司送转股的送转比例应当与业绩增长匹配,对有能力但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约束。
在这些被监管层问询的公司中,和邦生物被问询的迅速是最快的。1月18日晚间,和邦生物刚发布了2016年度分红方案和减持公告,第二天即1月19日就遭到了上交所问询,公司因此而紧急停牌。从交易所问询内容看,主要聚焦在其抛出的高送转“搭售”减持方案,要求公司对历年来多次进行“高送转”的真实意图,短期内股本扩张与业绩成长的匹配性,以及股东大比例减持计划的合理性等进行逐一说明。与和邦生物类似,永艺股份也遭遇到上交所的问询。上交所认为公司董事在未来6个月内计划减持不超过49.22万股,减持目的不够明确,需要其说明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与其他董事有不同意见。
其实,对高送转股的监管加强不仅体现在“送转+减持”的公司中,纯送转的公司也有接到监管层问询的,如推出每10股转增20股,同时每10股派现1.60元的音飞存储就遭到上交所的问询。在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音飞储存解释,拟进行的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将使公司股本规模大幅扩张两倍,公司股本扩张速度与实际经营规模和业绩提升之间存在较明显的不相匹配状况。此外,问询函还要求其明确说明所有董事未来6个月内是否存在增减持计划,不得使用模糊性语句。如高管存在增减持计划,则应说明拟增持或减持公司股份的数量、金额、价格区间及方式等。
同样因送转而被问询而停牌的还有现代制药,该公司3月23日披露年报的同时还公布了每10股转增10股,同时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2.60元(含税)的“高送转”方案。上交所对现代制药出具的《问询函》提出:请披露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其他5%以上股东,在董事会审议高送转事项之前6个月内的持股变动情况,是否存在协议买卖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增减持公司股份、认购公司定向增发股份、参与公司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计划等情形。
对于当前监管力度的增强,张郁峰表示,上市公司利用投资者对于“高送转”的追捧,吸引部分投资者盲目投资抬高股价,随后再进行减持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市场需要交易所严加监管。同时,投资者也需要自己擦亮双眼,认清上市公司“高送转”的本质。他认为近期“高送转+减持”之所以成为利空,除了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市场环境已在逐步成熟,监管力度加强也是不容小觑的。
“送股是一种利用未分配利润进行分红的行为,转股利用公积金分红,表现在股价上,都是股数的增加,但更需关注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润的达标情况,因为如果上市公司没有稳定的盈利,实际上无论公积金报表做得多高,都不应该允许进行高送转。”张郁峰建议说。此外,他建议给上市公司“高送转”和业绩制定一个挂钩的“硬指标”,弥补当前的制度漏洞。“比如说,以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或者净利润为指标,当每股收益或者净利润增长10%,那上市公司股权扩张比例可以确定为10%,以此类推,从而给上市公司每年的股本扩张设定一个可参考的上限。”
李正光也认为,应当将上市公司“高送转”比例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他建议设立窗口期,将“高送转”推出时间和重要股东减持时间之间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就投资者而言,在投资“高送转”概念股时,首先要看企业的基本面,其次才是高送转方案,“当前交易所对‘高送转’的监管加强,投资者可以从上市公司对交易所的监管的回复进一步探寻上市公司背后的成长性,一旦确认企业大比例送配与业绩相匹配,那基本可以确定是值得投资的好企业,而对于‘高送转’搭配减持,或者股价涨幅已经过大,甚至翻倍的个股,企业选择在高位进行‘高送转’,投资者就需警惕存在产业资本趁机出货的可能。”
评论